2024年5月28日,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在克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杂志之一《国家》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共书中欧合作新篇章》。全文如下:
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洲三国,此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近5年来首次访问欧洲,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对推动中欧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欧要做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好伙伴。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中欧关系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欧作为两支重要力量,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深化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开展战略协作,鼓励民间和地方交往、教育和科研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中有进,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欧要做开放发展、互利共赢的实践者。2023年,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近150万美元。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国的发展对欧洲是机遇而不是风险。保护主义、滥征关税损害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加重人民负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相关行为损人害己,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正在不断放宽市场准入、便利跨境数据流动、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我们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深化中欧互利合作的决心不会变。双方要共同反对“脱钩断链”,将彼此打造成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供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中欧要做优势互补、携手推进绿色发展的领跑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是中欧共同的政策目标,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中国的投资和产能优势与欧洲能源转型的需求相结合,将促成更多绿色合作。近期美欧部分政客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所谓“产能过剩”,这完全不符合事实。
首先,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其次,从经济学角度看,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全球福祉。把各国出口优势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实质上是否定了比较优势的客观性、国际分工的合理性、经济全球化的规律性。例如,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近80%、约50%用于出口。第三,从全球实际需求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绿色转型,对于技术先进的绿色产能需求仍然较大,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而是短缺。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保护措施,只会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
克罗地亚是欧盟重要成员国,全面、互利、友好的中欧关系符合包括克在内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佩列沙茨大桥的成功,有力证明了中克欧三方合作“1+1+1>3”。中国有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克罗地亚也有句谚语,一起协作更强大(Zajedno smo jači)。中方愿同克新政府与各方携手努力,全面推进各层级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持续提升双边关系水平,推动中国发展与欧洲发展同频共振,为中欧关系注入新动力,共书中欧合作新篇章。
※ ※ ※ ※ ※
《国家》杂志是克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杂志之一,每周发行约2万份,主要聚焦克国内和世界政论新闻,在克和东南欧拥有众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