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信息 > 大使活动
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在《国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共促中欧关系破浪前行》
2023-07-06 23:00

2023年7月5日,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在克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杂志之一《国家》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共促中欧关系破浪前行》。全文如下:

芳菲随春去,葱茏入夏来。继今年4月欧盟机构和成员国领导人密集访华后,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赴德国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这是李强总理上任后的首次出访,时值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是一次传承友谊之旅、深化合作之旅,体现了中方对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为下阶段中欧合作注入了更多动力。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与欧洲保持高层级、高频度交流对话,开展各领域交往合作,不仅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意义重大,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友好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主基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是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双方福祉,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繁荣,具有全球影响和世界意义。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不受制于第三方。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各领域合作,对欧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战略自主,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关注乌克兰危机进展,为和平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欧洲实现安全稳定。尽管近来中欧关系遭遇了一些逆风,但中国对与欧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只要双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就能推动中欧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互利共赢是中欧合作的主旋律。中欧在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高度互补,拥有广泛共同利益,是彼此重要发展伙伴。李强总理此次访欧取得丰硕成果,与德法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升级、绿色金融等领域扩大合作,更好实现互利共赢。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473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160万美元。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成为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钢铁驼队”。《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清单完成公示,新增350个产品的互认互保。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等欧洲政要在会见李强总理时,均表达了愿与中国加强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望。

多边主义是中欧双方的共同语言。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主张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军控等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李强总理在访问中说,希望欧方继续保持开放心态,坚持独立自主,以国际规则为基础,以契约精神为原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紧要关头,中方愿加强同欧方国际协调合作,携手在支持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强化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去风险”是中欧关系的重大风险。李强总理在访欧时表示,现在有人提出对中国合作要“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我们希望不要政治化这一概念。经贸合作究竟有无风险、有多大风险,应由企业自己来评判,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开展经营。政府以“去风险”为由过多干预企业,将对市场造成很大干扰。我们认为,中欧在经贸往来方面相互依赖,中欧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不发展。中国政府支持与欧扩大合作,共同应对风险。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联合国报告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4.8%上调至5.3%。中国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希望与欧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和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实证明,中国经济保持向好态势,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挑战,是稳定不是动荡,是保险不是风险。

克罗地亚是欧盟重要成员国,也是中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全面、互利、友好的中欧关系符合包括克罗地亚在内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建交31年来,中国始终视克罗地亚为好朋友与平等伙伴,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基础上发展与克各领域交流合作,两国关系成为不同幅员人口、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合作的范例。佩列沙茨大桥成功通车,既是中克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更是中克欧三方合作的典范。欧洲有句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中方愿同克方携手努力,全面推进各层级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持续提升双边关系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共同发展,为中欧关系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

※ ※ ※ ※ ※

《国家》杂志是克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杂志之一,每周发行约2万份,主要聚焦克国内和世界政论新闻,在克和东南欧拥有众多读者。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